|
|
||||||||
热血江湖: 华丽荣耀下的浮世悲哀
|
||||
花荣:华丽荣耀下的浮世悲哀 文 / 鱼丽
其实,单从外表来说,花荣也是我最爱的人物之一。因为,他很符合中国式审美格式,所有的招牌元素花荣都具备,让人赏心悦目。若是放在晋代,想来,是会获得和看杀卫阶一样效果的。而,花荣小传,尤是我最爱读的章节之一。而且,每次看"武十回",一路打打杀杀的,感觉特别紧张。可,到了花荣,便觉笔势顿缓,紧张感立马舒缓下来,心情也会俊朗一整天。 打个比方,武松的章节,给我一种深沉的壮阔,而写花荣之处,则透着一股江南的清秀感伤。从景阳冈打虎到血溅鸳鸯楼,武松表现的是雄健之美,而花荣展示的却是“文秀”的优美性格。看武松花荣的戏,就好似听一曲猛的铙钹之后,接之以洞箫清转,山摇地摆,忽然就柳条轻拂,鲜花盛开。正如,出外旅游逛地摊时,每次看过一些粗砺、威严的傩面具之后,必定要再会看一些清秀的竹雕过过眼,两相平衡一下,以此消解原先的威猛戾气。可见,水浒展示的男性世界里,既有炫威崇力的壮美,也有不乏清新的柔婉之美。好汉们轮番走上梁山的故事,就是两种审美形式不停转换的进行时态。 当年,宋江杀了阎婆惜出走到江湖避祸,从柴进、孔亮孔明处,经一番遇合后,决定到青州清风寨,在花荣处栖身。如此行文,分析起来,应也是施耐庵特为安排的。因为,写至花荣,正是水浒一书的一个转折点。在此之前,施耐庵的笔触一直放在中下层人物身上,到了花荣,一些高层军官才一一亮相,秦明、呼延灼、关胜等人才相继引出。花荣于此,有些类似史进开篇的意味,是将水浒局面再拓之一新的。虽然,越到后来,宋江搜罗的高层军官越不尽人意,连双枪将董平这样的风流垃圾人才,他也不愿放过。但是花荣,却永远在那里:忠诚、镇定、完美,让人特别怀想。 有人戏谑说,正如《大话西游》、金庸武侠、王朔小说已成为上网必备的三样“宝典”,小李广花荣、没羽箭张清、流星锤石宝,堪称水浒三种最厉害暗器的积大成者;网上还有“梁山七绝”的说法,也将花荣的箭列为其中。可见,花荣绰号为“小李广”,的确不是白叫的。他学李广箭法,颇有些对应的慧根,箭术比之李广,像是免疫于时间的流逝,丝毫不逊,反显其文雄。而且,据鱼氏法分析,花荣的箭,也是与其文雅性情与谐和的。水浒好汉中,多用刀,比如关胜的大刀,武松的双戒刀,杨志的宝刀等。但是,因刀多带血腥气,而且,舞起来,颇为咄咄逼人,因而,能把刀用得不俗却不容易。而书中,不用刀的几个好汉,如张清、燕青、花荣等,形象就有着些不同凡俗。而且,花荣用箭,多射人头缨示警而并非射咽喉索命,丝毫不带血腥,更显其人性底处的干净、清爽。 综观水浒,花荣有四枝箭射得极其漂亮。一是在清风寨射门神的骨朵头和盔顶朱缨,两发两中;二是解开对影山吕方郭盛两枝长戟上揽做一团的豹子尾和五色幡;三是梁山上射雁,一箭正穿在雁头上;四是射落祝家庄埋伏处的红灯(指挥灯),使梁山人马顺利冲出包围。这四次射箭,只有第四次是实战,为梁山立下大功劳。其余几箭,第一次和第二次,虽是为解难,但是,和第三次一样,均带有表演性质,为的是要服众,要赢取众人的心。可见,写花荣的箭,不仅是为了突出其箭术之高,更是为了突显其人内心细腻与灵敏的特致。因而,看花荣之箭,总是缠绵着一股浪漫优雅的气息,让人舒服,有一种小桥流水的细致与舒缓。而,施耐庵的笔也是知情知义的,用在花荣身上的遣词造句是新奇流畅、清新雅致的。 花荣不仅好武艺,而且好智慧。花荣迎战秦明一节,他充分了解秦明性格急躁的特点,便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法,调动秦明忽而东、忽而西的疲于奔命,到处扑空,化秦明的优势为劣势,直到把秦明折腾到天黑,又诱导秦明来钻预先设好的圈套,终于使秦明兵败被擒。 花荣不仅好智慧,而且好性儿。宋江要把其妹嫁给秦明做填房,长兄为父的他,也没说半个不字。当大刀关胜气昂昂的出场,无形中和林冲秦明等人结了冤仇,可花荣却没有,反而和林冲等人是打成了一片。而且,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,花荣初上梁山,众人因其为秦明大舅,便推举他排在秦明之前,可,正式排座次时,秦明位列五虎将之一,花荣却在其下,只是区区八骠骑之首。据水浒爱好者们猜测,是宋江为了平抚秦明的火爆脾性。但是,凭花荣和宋江的亲密关系可知,这一结果必事先与花荣商议,而花荣却无怨言,可见他顾全大局、甘于忍让的个性。 只是,读花荣的华丽荣耀史,漫漫浮世中,却让我内心深处浮起一股莫名悲哀。花荣虽文温儒雅,如此令人着迷,可当最后翻牌的时候,无奈的结局却登场了。我一直不理解他为何会义无反顾的跟随宋江,最后为宋江丢官亡命江湖也毫不在惜。而,花荣最后,和吴用一起吊死在宋江、李逵墓前,也让我内心深处无法释怀。与武松在六和寺出家、鲁智深在六和寺坐化等孤愤、凄惋结局相比,花荣这一举动,虽悄没声息,轻描淡写,却是最给我动情的悲壮。 窗外,传来的是刘欢为电视剧《水浒》所唱的豪歌,当唱至“生死之交一杯酒呀”,我蓦地理解了花荣为何会给我悲哀之叹,因为,他的殉身,实是殉义,是为了当初生死之交时的那一杯酒。花荣对宋江不可理喻的追随,以及他处处克己礼让的举动,似乎在这句歌词里得到些微的诠释。花荣一生,虽然没有被粗砺的磨损过,但是,他也潇洒不起来。细究起来,应是严谨的学院气质拘谨了他,使他只能在合于礼、合于义的范围内展示表达自己。这一点,与民间气质的燕青,最后潇潇洒洒离开卢俊义,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 当年研读《史记》时,对汉将军李广一直存有特殊崇拜之情。特别是,读至司马迁对其"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"的评价时,很有悲壮豪迈的感觉。而,花荣,虽绰号为小李广,却有着与汉李广截然不同的气质。汉李广是小说,孔武有力,而花荣,则是诗与散文,是词意悠长。花荣形象的塑造,代表了施耐庵的一种美学态度。在水浒中,花荣虽只得一个小传,但是却也写得丰满圆润,个性突出。只是,花荣不属于那种弄潮儿式的英雄,他永远只能跟随宋江其后,做一规矩实诚的精英好汉。在尽显其荣耀之后,以悲剧作结的结局,倒与汉李广的“悲情”人生相吻合。而,这让我想起,在电影《无间道》中,"梁朝伟"向"刘德华"介绍音响,称之为"高音甜,中音美,低音沉"……这九个字连喻正好可以用来比喻花荣的一生。 |
||||
|